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如何实现******
研考如期举行,考生不动、试卷动——
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如何实现
光明日报记者 陈 鹏
十多天后,2023年度硕士研究生考试将如期开考,本应出现在山东某考点的考生许莉现在还滞留在浙江湖州。
12月7日晚,教育部提出,对于当前仍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12月8日8时起,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提交借考申请。
看到消息后,许莉第一时间提交了借考申请,希望将考点安排在湖州。两天后,填报系统关闭。截至目前,许莉在研招网借考申请的状态是“待审核”。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根据多省份公布的信息看,2023年度考研人数的增长趋势不会改变。面对参考人数百万级的国家考试,首次全国大规模异地借考该如何实现?
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
教育部表示,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安全平稳”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优化考生服务,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
“新十条”实施后,跨省跨市赶考更为便利,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疫情传播的风险,影响国家考试的安全、顺利。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认为,“异地借考实施后,部分就地借考的考生可减少旅途中的感染风险,也省下赶考的交通费用。”
对此,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表示认同:“社会面病例数量的增加,会从不同方面对如期考研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借考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保障考生应考尽考,降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学生提供便利实惠。”
截至目前,借考申请以跨省借考为主,对于如何省内借考,各地政策不一。山东省原则上不允许省内异地借考;河南省和甘肃省须由拟借考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同意;山西省则不安排省内跨市借考。
借考人数和涉及试卷数量“达到巨量”
实施异地借考,即考生不动、试卷动,操作难度到底在哪里?
据了解,考研科目分为统考科目和自考科目两种类型。政治、数学、英语等统考科目试卷类型一致,但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专业课考题,由高校自主命制,类目类型成百上千,是导致借考难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假设考生小马原定在考点甲考试,某大学已把自命题试卷寄到了该考点。因为疫情等原因,小马无法前往该考点,只能就近前往考点乙。因为,甲乙两个考点无法直接交换试卷。因此,可能有两种方法进行试卷传递,一是从考点甲寄送回报考院校,由报考院校再寄送给考点乙,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二是发挥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作用,由考点甲先把试卷上交给所在省的A教育考试院,由A省考试院交换给考点乙所在的B省考试院,再下发到考点乙,这种办法相对第一种更便捷一些。”王传毅介绍。
王传毅表示,“即使是第二种方法,假设一个考点有100人申请借考,每个省有100个考点,借考人数可能多达几十万,工作量也非常大。”
刊发在2022年第9期《中国考试》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面临的舆情风险及应对措施探析》一文提出,一直以来,人们对研究生考试命题的规范性与保密性关注度居高不下。尤其是自命题试卷,需要从招生单位送达考生手中,印刷分装、远距离调配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若采用传真或云端系统传送则会挑战自命题试卷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曾长期在省级教育考试院工作的胡向东透露,近年来,研究生考试实行了精细化管理,试题包装规格齐全,可调度的空间增大。事实上,异地借考也有实践基础。“为方便考生,一直有零星的借考发生。”
胡向东介绍,“去年,因为受疫情影响,浙江和陕西为保障省内考生如期考研,探索尝试借考模式,并成功为几百名考生提供就近借考的机会,经历了大规模调卷、精细化复核的全过程。”
2021年,浙江省有15.8万名考生,共有12000多种考卷。异地借考有400多名考生。短时间内,在原先90个考点基础上新增了96个考点、400多个特殊考场,考点数量翻倍,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所有调卷工作。
“根据这一数据推算,今年全国范围内异地借考人数和涉及试卷数量,将会达到巨量,组考压力可想而知。但由于前期积累的调卷经验,今年的大规模招考也不是‘无准备之仗’。”王传毅说。
王传毅介绍,“由于试卷调换必须万无一失,借考考生数量增加对各地考场及监考人员的安排,也提出了较大挑战。必须高效精准地完成试卷调换复杂周密的流程、细碎精密的考研组织工作。”
精准化双向复核,确保试卷调换寄送无误
“异地借考的背后需要考试管理部门、高校等作出巨大努力并承担更大风险。因为会带来更多的试卷传递、更容易造成差错,这就要求相关高校和部门工作进一步精准化。”胡向东提醒。
王传毅建议,应建立专门的大数据平台,为借考信息统计和试卷调换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和算法支持;建立专门“应急通道”,为应急传输加密试卷提供支撑,一旦出现试卷寄送中的失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确保考研如期顺利进行。
“院校和省市考试院应加大考务人员投入,确保应对借考工作的人员充足,同时应对试卷的调换、寄送,实行多单位的双向复核机制,每一环节至少安排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相互校验,确保试卷调换寄送工作无误。”王传毅说。
此外,王传毅认为,“因试卷按秘密管理,而且工作量巨大,教育部门不公布运作细节,但希望考生和社会予以充分理解和信任。考生也应该放松心态,使注意力更多地关注于备考本身,相信各级教育部门和院校能够为考生异地借考、如期应考提供坚强保障。”
“眼下,研考全国统考科目与高校考试科目并行,试卷机要传递量大面广、风险大的问题显而易见,异地借考的推行,将为下一步研招考试改革开拓思路,积累更多的经验。”胡向东说。
(本文所涉及考生采用化名)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3日 08版)
(新春走基层)“中国李乡”广东信宜:万树李花唤春归******
中新网茂名1月12日电 题:“中国李乡”广东信宜:万树李花唤春归
作者 梁盛 陈子楷
冬将尽,唤春归。在“中国李乡”广东信宜市钱排镇、茶山镇等三华李主产区,时下正是李花绽放季节,洁白素雅、幽香扑鼻的李华漫山遍野,微风拂过,如“香雪”飘舞。
记者在有“中国三华李第一镇”美誉的钱排镇看到,今年,尽管次第而开的李花表现“不尽人意”,但全镇10万多亩三华李基地化的种植规模,足以构成一幅千山覆“雪”的壮美画景,吸引了各地游客闻香而至。
钱排镇街上车水马龙,人流熙攘;乡野间,李林里,处处欢声笑语,三五成群、随亲携友的男女老幼,穿梭赏花绿道间,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拍摄留影。
据当地果农李老伯介绍,每年春节前后,是李花最繁盛的时期。今年的李花因为分多批次开放,整体观赏度不是很理想,但“花疏而果硕”,今年三华李产销的行情应该比上年更看好。
据了解,钱排镇因“李”而富,因“李”而名。“中国李乡·山水双合”是钱排镇声名鹊起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新村。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乡村变景区的“山水双合”,游客接待量突破了120万人次。
在钱排镇,路基已成雏形的县域副中心环城大道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铲车、运土车、送料车往来穿梭,搅拌机机声隆隆,建设者们正冒着寒冷天气忙个不停……
现场一位镇政府官员说,“每年春节假期,各地游客都爱扎堆前来钱排镇赏李花,当地的宾馆、酒楼应接不暇,交通压力需要得到缓解。距离春节还有10天时间,工人们正朝着阶段目标大干快上,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两不误。”
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信宜市三华李产业坚持走“一业独大、多元并进、农旅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路线,不仅打造了远近闻名的“银妃”三华李品牌和“春赏花、夏品果”的文旅品牌,还建成省级三华李产业园,发展三华李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作为三华李产业“排头兵”的钱排镇,已逐步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转变,带动了地方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该镇的“李花谷”“山水双合”风貌带,也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网红”打卡点。
俞淮竞表示,目前,“李花谷”“山水双合”二期所有建设项目均已接近尾声,“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三华李第一镇”的名片将越擦越亮。(完)